电竞竞猜官网官方电竞竞猜官网官方电竞竞猜官网官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3月2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近期投资、财政、金融有关数据及政策情况。(看直播)
根据近日公布的数据, 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分别是9%、8.7%。对此,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表示,今年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是3%左右,即名义经济增速预期目标大体是8%左右。“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M2的指标增速总体看是不低的,与前面讲的预期增长目标是相匹配的,依然体现了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
宣昌能认为,去年年初,我国还处于疫情防控转段初期,国内经济受到的影响比较大,宏观政策靠前发力,应对力度显著加大,金融指标增长较快,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去年2月末分别达到12.9%和9.9%,其中M2增速较前年同期大幅提高3.7个百分点。“当前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工业生产和进出口增速超过预期,消费和投资稳步回升,今年融资总量在去年高基数基础上继续保持了9%左右的增长,实际还是比较高的。”
“去年一季度贷款投放力度加大,支持了疫后经济加快恢复。今年以来,经济总体回升向好,我们除了关注总量以外,还更加注重引导金融机构信贷平稳投放,避免‘开门红’冲得过猛,导致后劲不足。从这两个月金融数据来看,前期的引导产生了效果,预计今年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会更加可持续。”宣昌能说。
“2月末,贷款余额达244万亿元,主要反映企业和居民存款的M2余额高达300万亿元,这些存量资源都是企业和居民支配使用,都可以用来支持经济发展。”宣昌能说。他认为,当前,我国货币信贷存量规模已经足够大,随着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效能提高,存量资源的使用效率会显著提升,能够更好地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同样增速下,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依然是稳固的。
宣昌能表示,总的来说,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阶段,对金融数据不能只看增量和增速,还要关注存量质效的提升。同时,金融松紧程度和经济增长质量之间也有密切关系,松紧适度的金融环境有利于金融资源投向更高效的行业企业。人民银行将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挖掘信贷需求,科学制定全年信贷安排,盘活存量金融资源,同时支持直接融资加快发展,保持货币信贷和融资总量合理增长。
财政部:预计2024年可撬动1.3万亿元新增贷款,稳定就业岗位超过1200万
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设置为1200万人左右。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各界对此非常关注。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在3月21日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从突出就业优先导向、支持经营主体稳定就业岗位、助力发挥创业带动就业作用、聚焦重点群体就业等方面支持就业。
廖岷表示,坚持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在制定财税政策时更加注重促进就业。2024年,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预算667亿元,支持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
在支持经营主体稳定就业岗位方面,廖岷表示,主要是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着力降低经营主体成本负担。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按比例返还上一年度实际缴纳的失业保险费,支持企业稳定岗位、吸纳就业。
“对符合条件的重点群体和吸纳其就业的小微企业申请的创业担保贷款,财政部门给予贷款贴息。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倾斜。”廖岷说,“我们做了一个内部测算,预计2024年可撬动1.3万亿元新增贷款,稳定就业岗位超过1200万,拉动新增就业超过60万人。”
除此以外,他表示还要支持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或者从事个体经营的给予创业补贴。
廖岷指出,要继续聚焦重点群体就业。鼓励企业加大招用力度,对吸纳重点群体就业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招用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的给予就业见习补贴。挖潜更多基层就业机会和岗位,实施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医专项计划等,财政部门都将给予支持,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同时,对符合条件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到艰苦边远等地区就业的,其学费实行补偿代偿。此外,持续为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残疾人等提供分类就业帮扶,巩固脱贫成果。
“这些措施都是实实在在的,预计随着逐步实施到位,会对今年促进就业产生积极的作用,作出财政部门的贡献。”廖岷说。
国家发改委:“十四五”以来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2196亿元,补齐社会领域短板弱项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社会民生领域投入,增进民生福祉。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苏社表示,“十四五”以来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2196亿元,加强教育、医疗卫生、就业、文化旅游、社会服务、全民健身、“一老一小”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补齐社会领域的短板弱项。
“目前,社会民生领域的短板弱项还比较多,与社会的期待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刘苏社表示,下一步,重点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各地落实好2023年版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同时,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和撬动作用,统筹用好其他资金渠道,积极推进重点民生领域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推动完善社会民生政策,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4年前两个月新增信贷主要投向哪些领域?在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表示,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引导金融机构在强化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的基础上,加大对普惠金融、科技创新、制造业、基础设施、民营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宣昌能介绍,从总量看,信贷总量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43.96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前两个月新增贷款6.37万亿元。从结构看,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一是国民经济重点行业信贷支持增长保持高位。2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8.3%。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6.5%,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4.0%,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科技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14.2%、18.5%、21.4%,均明显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10.1%,占各项贷款的比重进一步提升。
二是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国民经济薄弱环节。2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1%;前两个月增加1万亿元,同比多增1102亿元。2月末,全口径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5%,比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高4.4个百分点;前两个月增加2.53万亿元,同比多增1708亿元。民营经济贷款呈现量增态势。2月末,民营经济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6%,比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高1.5个百分点。
国家发改委:正研究起草《民营经济促进法》,为民间投资营造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
今年1-2月民间投资同比增长0.4%,我国民间投资由负转正。对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刘苏社表示,随着系列政策的落地实施,去年后几个月全国民间投资增速逐步企稳,今年1-2月民间投资增速由负转正,可以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平台显示,截至2月29日,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的项目共计1612个,总投资规模2万多亿元。
刘苏社表示,未来将完善制度环境,让民营企业“安心投”。“目前正在研究起草《民营经济促进法》,为更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为民间投资营造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
“还将推动地方和相关行业落实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新机制,管好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中的民间投资引导专项,最大程度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等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刘苏社说。
如何让民营企业“投得好”?刘苏社表示,建好用好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通过投贷联动、重大项目用地保障等机制,加强民间投资项目的融资和用地等要素保障,促进更多的民间投资项目落地实施。同时,还要加强对促进民间投资工作的评估调度,充分调动地方鼓励民间投资发展的积极性,推动各方面形成工作合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从今年起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国家发改委将怎样推进相关工作?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苏社介绍,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具体方案,细化完善支持领域,进一步明确工作要求。总的考虑,就是要统筹好“硬投资”和“软建设”,集中力量解决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进程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为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夯实基础。
刘苏社表示,下一步,发展改革委将在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方案后,会同有关方面迅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一方面,聚焦科技创新、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粮食和能源资源安全、人口高质量发展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项目谋划储备、前期工作和建设实施,支持一批高质量项目建设。另一方面,抓紧推动出台实施相关配套政策措施,通过体制机制改革破解深层次障碍,与重大项目建设形成合力,确保各项任务高质量落地。
去年我国增发了1万亿国债,目前进展如何?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苏社表示,去年增发1万亿国债,专门支持以京津冀为重点的华北地区等灾后恢复重建,以及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到今年2月,发展改革委已经分三批下达完毕1万亿元增发国债项目清单,增发国债资金已经全部落实到1.5万个具体项目。”
刘苏社介绍,从支持领域看,1万亿元增发国债中,超过一半用于防洪排涝等相关水利设施建设,超过2000亿元用于京津冀等地的灾后重建,其余资金主要用于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以及森林火灾等综合防治体系建设。这些领域的项目建设,将有力恢复与改善灾区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提升防范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客观上也会推动基础设施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目前,发展改革委建立了增发国债项目的调度机制,已经开始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全面调度。”刘苏社表示,从目前掌握情况看,相关项目建设正在抓紧有序推进,比如北京市、河北省的项目开工率分别达到了48%、45%。国家发改委将督促地方加快工作进度,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实地督导,推动这些项目在今年上半年全部开工,在年内形成更多的实物工作量,特别是督促部分灾后重建项目在今年汛期前建成投用,真正把各项工程建成民心工程、优质工程、廉洁工程。
财政部:今年1-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6万亿元,按可比口径增幅2.5%左右
在3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从财政的收和支两个方面介绍了1-2月财政运行情况。今年1-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6万亿元,同比下降2.3%,按照可比口径实际增长2.5%左右。他表示,总的来看,今年1-2月财政收入延续增长态势,开局平稳,同时支出靠前发力。
“大家可能注意到,受应对疫情采取措施的影响,这几年在对经济数据进行同比时,往往情况都比较复杂,就近几年的财政收入来看,波动幅度也比较大,主要与我们应对疫情采取的一些减税降费的措施政策有关,因此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在做同比时需要对一些特殊的、不可比因素做一些扣除,这样才能更加客观真实反映趋势变化。”廖岷解释。
廖岷表示,从今年1-2月情况看,收入同比下降主要受到两项特殊因素的扰动。一方面,基数被抬高,比如2022年制造业中小微企业部分缓税在2023年前几个月得以入库,抬高了2023年的收入基数。
“另一方面是去年年中出台的减税政策对今年的减收影响。比如,2023年8月开始实施了减半征收证券交易印花税,这就会使今年前8个月执行的低税率对应去年同期相对较高的税率。”廖岷说。他还举例,又如,2023年年中出台了对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收加计递减,提高部分行业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的政策也属于这种情况。这样就拉低了今年1-2月税收增幅。
廖岷表示,如果扣除上述特殊因素的影响,1-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可比口径下增幅2.5%左右。“实际上实现了恢复性增长,这与宏观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基本保持一致。”
廖岷指出,财政支出体现出靠前发力,进度加快。数据显示,1-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6.7%,完成全年预算的15.3%,支出进度为近五年同期最快,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城乡社区、农林水、交通运输等领域支出增长较快,重点项目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财政支出既有总量效应,更有结构效应,所以我们相信这对于推动宏观经济的复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带动社会资本投资都将产生积极作用。”廖岷说。
廖岷表示,下一步,财政部将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精神,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组合运用赤字、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税收优惠等财政政策工具,同时强化与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同配合,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刘苏社介绍,今年以来,基础设施投资发挥了有效的支撑作用。1-2月基础设施投资增长6.3%,增速比去年全年加快0.4个百分点。2023年增发国债等政策效应正在逐步显现。
刘苏社表示,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统筹做好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政策工具,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下达进度,加快整合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新机制,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促进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
另外,他还表示,将加快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多方面拓展投资空间,推动全年投资保持平稳增长、结构不断优化,更好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回升、长期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