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环境下,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金融发展的重要趋势,金融科技升级到新的高度,数字金融正在加速推动银行业利用数字化手段,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邢伟在近日举行的中国(深圳)金融科技大会上表示,为了更好地构建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数字化服务能力,银行业持续强化数字化转型战略统筹力,增加科技资源投入和专业人才培养、优化组织架构变革体制机制,全面提升科技能力和数据能力,有效推进数字金融战略的实施。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科技监管司处长黄秋国11月29日在出席中国(深圳)金融科技大会时表示,近年来,尽管多方面影响下金融机构营收、利润、利差等都有所放缓,但不少机构也依然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加大科技投入,银行业务科技的投入保持了持续增长。“以2022年的数据来看,银行业信息科技的投入超过了2500亿元,同比增长9%。”
随着投入的持续增长,银行业数字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黄秋国认为,部分银行积极推进数字化的产业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场景聚合,生态对接,联通产业、客户、政府及金融同业机构等,推动建设合作共赢的金融服务生态。有的银行利用数字手段持续升级供应链服务,构建端到端的数字化生态,服务核心企业超过2000家,进一步向上下游企业延伸,促进了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发展。
而中小银行数字金融能力也在稳步提升。根据《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在战略层面,中小银行不断加强金融科技战略统筹力、引导力和执行力,持续推进科技赋能业务战略,积极服务国家发展重大战略;在组织层面,中小银行持续深化金融科技组织转型,着力优化科技条线布局,实施一揽子金融科技人才管理举措;在技术层面,中小银行科技投入稳步增加并突出精准管理,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强调技术转化与安全可控;在应用层面,中小银行持续推进信贷业务数智化发展,数字运营更为成熟,风险防控工作重点推进;在数据层面,中小银行不断优化数据治理体系,深化数据应用,强化安全管理和隐私保护;在生态层面,中小银行着力推进数据共享,加强线上线下场景合作,协同创新取得显著成效。
不过,邢伟认为,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机构的金融科技水平差异化明显,而数字金融的发展将进一步加剧这种分化。
在邢伟看来,中小银行应提高金融科技精细化管理,紧密结合自身特点和定位,细化数字化转型战略目标,强化以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引导业务发展。
进入经济发展新阶段,以信息技术驱动的数字金融,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摆脱困境、寻求内生增长动力的关键。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指出,内生增长动力的核心就是提升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这不仅仅是靠互联网化能够解决的,而是无论在基础研究还是应用层面的技术创新能力都要扎扎实实地提升。”
在杨涛看来,当前,金融的对外开放进一步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银行业作为金融改革开放的前沿,其数字化转型不仅是为了提升其自身业务发展的安全稳定,更是要够更好地为其他部门的发展提供增量,同时反过来实现自身与其他几大经济部门的良性循环。
下一步,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提升数字金融尤其数据治理能力,依然是金融机构业务布局的重中之重。
《报告》指出,数据资源分散、数据利用效率不高、数据安全治理落后等问题,是制约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速度与成效的主要障碍,也是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的薄弱环节。“因此,建议中小银行加强数据治理,最大程度挖掘数据要素价值,建立数据要素驱动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
邢伟也表示,数字金融发展需要一个完善的数据资产管理体系,当前金融数据资源丰富,但存在数据挖掘和应用相对滞后等问题,今后一段时期关注的重点将是挖掘数据价值。
此外,邢伟还强调,当前数字化转型和数字金融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银行业要不断强化数据安全意识,提升防范化解新型金融风险能力。“一方面,银行业要加强对数字化新产品的服务、新业务的风险评估,提升全面风险防控能力,实现从事后粗放式管理向事前精准化风险防控的转变,设立风险早期预警防范机制。另一方面,不断完善数据安全管理架构,提高内部合规要求,提升数据安全保障水平,做好数据分析、分类管理和用户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