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毕竟本人算是最最普通的理财了,
因为收益实在是惨不忍睹,也发现了自己在投资认知上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庆幸的是后来找到了一些方法,慢慢一步步转亏为盈,且最终做到了毕业后3年在省城贷款买了一套小公寓,6年后买了一辆小车,和7年后贷款买了第二套房。
当年还没有手机app这么发达的时候,我用电脑记账软件记账,每个月进行备份,后来就用随手记,后来随手记推出了app,就一直用了。它们家有个好处,就是电脑和手机可以同步。
事实上,理财不是跟投资划等号的。理财理财,也就是打理金钱,管理钱的收入与支出,所以记账应该是开启理财之路的第一步。只有通过记账,你才能知道自己的钱到底花在了哪里!
同时,记账有助于了解自己的消费习惯,快速梳理出必要消费和无用消费,找到自己的消费盲区。
所以,连记账都做不到的人来说,你很难知道你每个月的钱花在哪里。如果你不给自己做每个月的预算,你就无法存下钱。我会给每个月做预算,下个月的时候会看下上个月的开销,然后预算下个月的常规开销。这个仅仅只是预算,实际开销需要自己控制。
如果我有特别大的项目,就会单独列一个一级分类下来,并且会有数据统计这一项花了多少钱。
这是我家6-7月份2个月的开支。其中买房和装修是一笔大的开销,属于一次性的,所以我建了一级类目来进行区分。而6月份汽车上年度保险,也是属于年度消费,纪录到二级分类就好了,这样可以点开查看,就知道详细了。
请注意:食品酒水和日常开支!!!这仅仅只是我自己的!!我一般预算会做家庭的,但是我不管我老公的钱和工资卡的,他的财务是自由的,都是他平时拿钱给我用,我不够了,就自己掏点纪录上,因为,我还有个家庭账本,是用来记录大概的开销是否跟预算能大概对上。家庭里一般都是花一个人的工资,存一个人的工资,这样比较算的清楚。(好吧,扯远了,回来,这里谈的是个人理财,不是家庭理财)
因为买房不是一个常规支出,会在某一月进行支出,而装修会跨月份,所以,都需要建立2个一级账户。
1. 选择一个合适你的app,开始记账(我用随手记,是因为随手记很方便,也用了很多年,我用的专业版,所以可以电脑手机同步,6块钱买的)
2. 第一月的时候大概预估一下你的开销,然后做一个简单的预算,下一个月再进行调整。
3. 对分类进行调整,如果记账软件里面的分类不能够很好的满足你,就自己建立一级类目,下面建立二级类目。
4. 要对自己的财务状况了解,多少张银行卡,信用卡,投资账户,把相应的数额输进去。然后你记账的进出,相互倒帐纪录了,就会自动变动了。
5. 坚持~记账,一定要坚持坚持再坚持好嘛!6. 1个月小结一下,大概这个月花了多少钱,钱都花在哪里了。你大可不必纠结几块钱,几毛钱的事。有时候十几块对不上也没关系,如果有几百块的差别了,你完全可以去拉银行的流水(现在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很方便,还可以导出账单好吗),或者信用卡流水,或者支付宝微信的交易记录。
总之,记账是第一步,你连你自己多少钱都不知道,钱花到哪里都不知道,你怎么会开始你的理财第一步呢?
第二步:固定存款这个非常非常重要。这个没有一个说你必须要存多少钱,因为聚少成多,聚沙成塔,你每个月存一点点,也许那天就要一起取了用,但是每个月固定存的这点钱,一点都不会影响你的生活。我08年毕业,当时2000一个月,除掉房租600,吃饭一般中饭公司解决,晚上自己回家做,大概也就在600,然后坐车买点日化品啥的,我会存500.
这个钱不是说我这个月花了,剩下多少就是多少,而是你一发工资就必须要存起来的。我的习惯是取到另外一张卡里面,就当那张卡不存在了,不到电竞竞猜官网平台非必要动钱的时刻,我不会拿出那张卡。
2000块钱的时候存500,5000块钱的时候存1000,慢慢你就发现,你有点积蓄了,这时候你应该怎么办呢?
第三步:合理用你的信用卡我最开始的信用卡是招商银行的,3000块,我不会提前消费,信用卡就是用来超市买一些东西,严格控制我的花销。因为信用卡这个东西用好了,你就好,用不好,你总觉得自己有好多钱,反正存了钱,还的上!NO,千万不要这样,在你没有那么大能力的时候,不要提前去消费。
合理利用信用卡,是合理利用它的账单期,有的信用卡如果你刷的好,那么会有50多天的账单,我一般用来干嘛呢,每个月有预算,但是如果真的有自己喜欢而且金额也不是很大,那么我就用来刷,自然在下个月的预算里算上这笔钱。
现在,我成家庭了,我家里一共有4张信用卡,由于我们刚买房,要装修,我也是合理利用信用卡来进行装修,装修买建材和家电能用信用卡就用信用卡,因为有50天左右的账单期,而装修的流动资金如果没有到还信用卡的时候,可以放在那些**宝里面来赚利息,5w块按照年收益4%来算,(感谢评论的妹纸指正)一天是5块多。我对这个…算不清反正余额宝会显示。嘻嘻!
第四步:开始你的投资之旅吧投资,这个东西说大很大,说小也非常非常小。大的人一出手就是成千上亿的,小的,其实你几百块也能理财,就看你怎么玩了。
1. 基金。基金是很稳定的东西,09年,我手头上大概有了1w的积蓄了吧,我开始研究基金,基金这个东西真的是太多了。基金公司也一抓一把的,怎么办呢?
首先我就先选名气比较大的,也比较靠谱的,而且收益还可以的公司。我就选出了华夏基金。
你要知道股票型基金是干嘛的,混合基金又是干嘛的,指数型是干嘛的,你要是这个也不想花时间去搞明白,那就没有理财的心了。
欲望是最重要的,它会驱使着我们去做到很多一开始根本不敢想象的事情。所以在投资理财这一块,你首先要坚信自己能够通过它赚到钱,然后,你得思考怎么做,需要采取哪些行动,在“学习-实操-反思-学习-实操”的闭环之中,一步步强化自己。
最后,搞清楚基金的分类,就肯定要知道自己用什么方式咯,一般有一次性申购,和定投这2种最常见的类型了。根据自己的财务状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09年,我开始选择基金,基金的方式主要就是做定投,因为我一次性拿不出那么多固定存款,而基金定投一个月只要投300,或者500就可以了,风险小。
后来,我因为买了第一套小公寓,就把基金的钱取出来了。后面也没再买过,因为发现了更好的投资方式。
2. XX宝们。我在买过房子之后,也是一笔固定投资了,把之前的存款都拿出来了。插一句,我买房的时候精确的计算过,我每个月还多少钱的房贷完全不会影响到我的生活质量,并且达到投资或者自住的效果,我才买的。
买好房子之后,又从零开始存钱咯。还是之前的方法,比较傻瓜,但是很合适我。
等到了又一定的存款的时候,大概5w吧,13年6月的时候,余额宝横空出世了。我是一个很乐于尝新的人,之前有2w块在银行存着定期,大概半年的利息就300块钱吧,我记得很清楚!!!因为我从来就只存半年。到了又继续自动转成定期的。
当时当大家都对这个东西的风险,还有可靠性都在怀疑,我就放了1000在余额宝里,当我发现真的像它所说,打通了支付宝,而且存取当日就到账时,我没想太多,等定期存款一到期就全放进去了余额宝。从此,我的银行卡里,不再有钱,身上保证一点现金,要用钱我就提前一天转账,也许大家不会忘记,靠近13年关的时候,余额宝曾经的收益达到过7%!
当然,后面各类宝宝们都相继出来了,而我也没有买过,因为余额宝很方便,还记得14年,微信推出的理财,很不方便,我就不吐槽了。
14年,余额宝在各个银行的打压下,收益率直线下降,我就把目光放在了平安集团的陆金所。那时候P2P理财刚刚兴起,陆金所不管从安全性还是后台背景都深的我心(这里大家需要花功夫去研究),虽然收益率没有其它的P2P高,但是胜在安全。
陆金所有好几种方式,不管你是几十万的资金,还是几千块钱,都可以找到合适自己的方式,不过投资之前,一定要谨慎研究规则,这个很重要!
陆金所一般来说,能给我达到6%的收益,投资时间短的花,一般来说我不喜欢投资时间长的,因为我不知道万一那天我要用这笔钱。
4.P2P平台这个风险就比较大了,在我看来仅次于股市。有很多平台,我也尝试过,但是后来就放弃了,实在觉得有点风险,万一哪天老板跑路了怎么办,虽然钱不多,但是好歹也是自己的血汗钱。我尝试的是:火球网。玩过火球的人应该知道,它们家最开始的收益率达到14%的,而且是灵活可以取的,最开始,甚至可以用信用卡充值进去。于是。14年10月,我开始尝试在火球玩P2P,5w的火球计划额度,大概几乎都是信用卡套现的(注意,这个是理财,不是消费),大概可以套信用卡50天,后来火球计划就不能信用卡套现了,我大概也就玩了3个月吧。撤出来了。
5. 股票我算起来是个老股民了吧,记得很清楚10年,3000点的时候,我揣着5000块钱入市,嗯,跌倒1800,后来涨回一些的时候,正好碰上我11年底要买房,于是,我就出来了,我没亏钱。也没赚,就几百块吧。
别问我怎么炒股,中国股市就是个奇葩的存在,我不是大神,我也是韭菜,我当时完全是为了学习股票知识的。。。抱着玩玩的心态,赚了就跑,也不贪心。
15年1月,看着市场涨那么好,我又揣着5000块钱进去了,买了一只股票,结果一买的第三天就开始停牌,一停牌就停牌了3个月。(别问我买什么股票,我也不会说)然后,复牌就给了我十个涨停,嗯,5000块钱,我大概赚了1w?1w多,反正我不记得了。反正那点钱就放着哪里,而且让我体会了一把股市的疯狂。
5月,因为要在上海买房,股市的钱我也撤出来了,去买了房。然后,你们就知道了。。。
股票这个东西,我多说2句,真的要学,就一定要形成自己的交易系统,非常重要,技术指标是有效的。但是风险太大了,不太适合我这种人,玩玩还行。
理财不知不觉就写了这么多,总结一下吧:1. 这是我自己摸索出来的方式,没有看什么理财的书之类的,我觉得适合自己的方式是最好的,7年都如此了,习惯了。2. 任何事情,一定要坚持,坚持就会成习惯,习惯就是你一个星期不去对账自己的账本,或者1个月不做预算,你就会觉得你一定有事情没有完成。3. 组合投资比较合适,一样都尝试一点,就知道那个才最适合自己嘛。4. 理财知识一定要学习,但是!!!!投资有风险!!!!没有百分之百的保本投资!!
个人理财反正我是说不出什么原理,但是方法就是以上的回答了。是的,我靠着学习理财收获了这么多!毕业后3年,商业贷款买了自己的小公寓,然后交房后,自己一天也没有住,租出去,租金正好抵扣现在的贷款。
毕业后6年,买了辆10w的车,问家里拿了2w,车这个东西是个消费品,但有了它好了(车的好在最下面的回答有链接哦)
毕业后7年,魔都买了一个小房子,180w,公积金我跟我老公贷款了110w,剩下70w,20w里10w时老公原来的积蓄,还有10w是我俩攒了近1年,50w问亲戚朋友借的。家里亲戚多,老公要好的兄弟和我的闺蜜也多,一个人借5w也就还好了。分散投资和分散债务一样重要。
我计算过,省城的房子因为现在以租养贷,我当时商业贷款了20年,目前租金完全抵扣贷款,那么20年后,我能收回成本。还能收获一套固定资产。
赚钱是王道,要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因为有开源,你才有更多的积蓄可以用来理哦!
P.S:买了辆10w的车,生活有什么改变呢?拥有汽车的生活和没有汽车有什么差别? - 丢丢的回答
全文6000多字,深度阅读+理解预计需要30分钟,如果时间紧的话,建议先收藏起来慢慢看。
相信大多数小白学习理财都是从了解原理方法开始,我将自己摸爬滚打多年的实战经验,和最初从专业书籍中学习的理论总结凝练成了这套普通人都可以学会、也需要掌握的理财最基础的东西。
奉劝大家,不仅要多看别人的经验、从中多总结,更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有人会说成长和理财有什么关系,我们理财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追求财富的成长,而财富的成长与我们自身的成长是息息相关的。
你赚不到你看不到的钱,也做不到你想不到的事,这也是为什么我把成长放在第一位的原因。
“一劳永逸”是我们的基因留给我们的一个瘤,要根除这样的思想很难,但也不是毫无办法。我们要告诫自己:无论做什么事用都把它当作成长中的里程碑,完成了,就开始下一个里程。
理财这一块也一样,很多人一开始投资的时候,运气好遇上了牛市,不管买什么都能赚钱,于是就沾沾自喜,觉得自己一定是被现实埋没的“巴菲特”,然后加大投资力度,把大部分身家都押了进去,梦想着“一夜暴富”。
假设一个人月薪是1万元,那么他每个小时的价值就是56.8元,时薪是你的2倍。
时间就是财富,你如何去利用时间,或者你如何出售你的时间,决定你可以过一个什么样的人生。
比如你在上班,每天8小时工作时间,一周上5天或者6天,这就是你把时间卖给了老板,然后通过这几个小时里创造的价值,来获取收益,大多数人都是处于这个状态。
比如你是一个作家,你用一年的时间写一本书,那么这本书可能在未来的5年10年以内,都可以出售,让你获得版税,这就相当于你把一年的时间,卖了5-10年。
第三种,就是你去购买时间,你创业做老板,你花钱去买别人的时间,也就是第一种人,让他们来为你工作。
比如你花了5000块钱买了一个人一个月的时间,只要他这一个月创造的价值,你能卖出去1w,那么你的净利润就是5000,招10个人,就是月入5w。
如果你现在没有那么多钱,来购买别人的时间,那么一定要想办法从第一种人跳到第二种人。
每个人如果都只有50年的生命,那么一个重复出售n次时间的人,他获得的价值远远超过只出售一次的人。
20世纪80年代有个词叫作“万元户”。这个词在当时是一个非常令人羡慕的词。
80年代很多人一个月的工资只有几十元,吃一顿饭也就几块钱。所以说谁家里有上万元的钱,那绝对是过得非常舒坦的。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全国城镇居民的2018年人均年收入都到82461元了。
如果80年代有个万元户,把1万元现金藏在家里,那到现在,当初的1万元电竞竞猜官网平台还是1万元,现金自己是不会增值的。
但如果这个万元户,用当初的1万元买指数基金,那到现在这1万元很可能会变成30万元。股票、基金等是资产,它们会自己“生钱”,而现金不是资产,请牢记这一点。
2018年央行发布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是3%,但央行允许商业银行最多上浮10%,那就是3.3%。这个年收益水平,可看成是中国当下投资市场的无风险收益,也就是预期年收益小于等于这个数字,本金和利息一般都是有保障的。
和3.3%差不多的,大概2.几%~5%的区间,是具有高流动性的货币市场基金,也就是余额宝们的正常收益水平,基本也没什么风险。
5%~6%,差不多是长期国债/债券型基金/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养老年金保险大致的年化收益区间,这个收益基本上也还是靠谱的,但流动性就不如余额宝了。
6%~7%,差不多是分级基金A类份额的约定年化回报率。这个收益一般也是比较安全的。
7%~9%,平均8%吧,差不多是比较靠谱的信托和P2P的收益水平。这基本上就是我们老百姓做无风险理财的收益上限了。
当然,你也可以炒股炒期货,买各种高风险基金等做一定的资产组合配置来提高收益率。
但收益越大,风险越大,我们普通人就追求个8%-10%的年化收益吧,按复利计算,7到9年,资产就能翻一番的,关键是所承受的风险可控,大家不要小看亏损这个事。
如果你今年赚60%,明年亏损50%,后年赚40%,大后年亏30%,再后年赚20%,再再后年亏10%。表面上看,好像你前一年赚的钱都比你后一年亏的钱多10%,但实际上6年后你实际上还亏了15%!所以说保住本金真的非常重要。
在有限的时间,把有限的精力和财富,持续而反复地投入到某一领域,长期坚持,最终财富的雪球越滚越大,实现财务自由。
大家都知道巴菲特曾经是世界首富,即使是现在,依然是全球富豪榜前十位的人物。
也就是说,50岁之前,他也许就和我们一样,是一个普通的中产阶级,50之后,进入财富爆炸期。
没有,就是很简单的复利思维的运用,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认真做,如此而已。
这里有个很大的误解:很多人认为复利的核心在于回报率,但其实复利真正的核心在于时间。
大多数人总想着一夜暴富,用最短的时间追求最快速的财富积累,追求过高的回报率。
我上面建议的8%-10%的回报率,能多年坚持也很可观了,100年夸张了,在事业的黄金期,坚持15到20年,回报高的可以8-10倍,差了也能翻两番。
翻10倍,1万也就变10万,多点开支而已,对现实生活很难起实质的变化,如果是100万起步,变成1000万,就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了。
有1000万的资产,靠投资收益覆盖一年的生活开支就不难了,也就是说基本达到财富自由了。
人生,如果没有规划,日子就会过得一团糟。一个人假如没有理财规划,财务这事儿只会跟着生活一起变糟,不会自动变好。人的一辈子,是贫穷还是富有,会不会理财是关键。
所谓“过去”体现在我们现有的资产与财务状况,“现在”是我们现有的收支与储蓄能力,而“未来”是我们努力为之奋斗的目标。
所以要做一份切实可行的财务规划方案,首先你要了解——对自己和财务的全方位了解。
保守型投资者、轻度保守型投资者、中立型投资者、轻度进取型投资者、进取型投资者。
进取型投资者想怎么投就怎么投吧,非常自信,追求极度成功的你,是不会给自己留后路的。
生命周期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F·莫迪利安尼和R·布伦贝格、A·安东共同提出来的。
该理论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提供了全新的解释,它指出个人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计划他的消费和储蓄行为的,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消费的最佳配置。
即一个让你将综合考虑其即期收入、未来收入,以及可预期开支、工作时间、退休时间等诸因素来决定目前的消费和储蓄,以使其消费水平在一生中内保持相对平稳的水平,而不至于出现消费水平的大幅波动。
例如1年后购车、3年后结婚生娃,5年后购房,20年后子女上大学、30年后退休养老等等。
先依目前的物价水平估算实现目标所需要的现金流出。如:购车10万元、结婚20万元、生子20万元、购房500万元、子女上大学每年2万元、退休后年开销4万元等。 对于非一次实现的目标,需估计持续年数。如:上大学4年、读到硕士6~7年、读到博士10~11年、从退休到终老的生活年数20~30年等。
不仅要考虑目前实现同样目标的花费,还要加上相应期间的通货膨胀率。其次,在合理储蓄额与投资报酬率的假设下,实现目标的概率应在50%以上。
不符合实际的目标,既实现不了,也没有意义,还会造成失望,放弃等负面情绪。而太简单的目标又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所以理财目标要有价值,符合实际又有点挑战。
,像30年的退休规划就可以分阶段,一步步实现。具体可落实至每年或每月的储蓄投资计划,而且要定期观察累积退休金的进度与目标的差距,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资产配置这一块,说难其实不难,毕竟我们每天都在跟钱打交道,对于哪些地方应该花多少钱,久而久之也会有大致的概念。
但它说简单又不简单,因为很多人其实没把这一块做好,不信你试着去记一个月的账,然后就会发现,很多钱其实被自己白白浪费的。
足球场上教练员对于场上球员的阵型排布,就好比我们持仓各种证券的配置比。足球场上常见的阵型取几个比如:442、433、4231、352、541等等,在个人投资中每个人就相当于一位教练员,盈亏平完全取决于教练员的执教能力,相对于不同的市场环境,给出最优配置比去跑赢市场是一位合格的教练员应该做的事,因为市场就是我们的对手。
在投资规划的过程中,“资产集中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标,即投资任何单一产品的金额,占可投资金额总量的百分比, 最好不要超过30%,以避免投资过于集中所带来的风险。
再次建议,在做投资规划和资产配置的过程中,基金一定要占较大的比重,这是我们老百姓投资工具中最好的选择,没有之一。
比如说,拿掉生活中的“拿铁因子”,让自己对数字更敏感一些,记账流于形式不去总结,等等。
记账,并不是机械的记录各项数据。如果只是单纯的记录各项收支,对你的实际上价值可能并不大,就像上面说的,只有建立在分析基础之上的数据记账,才会有存在的价值,否则就是流水账而已,也仅此而已。重要的是,通过坚持记账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很好地了解我们自己或者家庭的收支,明白自己的财务状况,知道自己的钱包是怎么变瘪的,哪一部分的钱属于拿铁因子(不必要的花销)?
坚持记账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根据自己或家庭各月的花费,估算出适合个人或家庭的支出,估算出一个相对适度的收支范围,这个范围能够让你保持生活质量,同时不至于让你的钱包变瘪太快。
通过坚持记账了解我们的收支结构,知道没有特殊情况,每个月我们一般花费多少钱,各部分的花费比例,比如说固定支出方面的房屋、车子、物业费、交通等各项花费。每个月的固定支出是我们预算的一个基础,同时,还需要考虑下个月可能还会有什么其他支出,有没有朋友结婚、孩子的入托费、父母的保险费、家用电器等。也就是说,预算是根据自己的每个月的固定支出,加上一些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做一个大致的预算,这也就是我所说的规划。
但是我们购物存在不确定性,所以这里单独拿出来。(所以购物之前要深思哈)有时候陪朋友去超市,本来没有打算购物,但是看着琳琅满目的商品,也会禁不住诱惑买一些商品,觉得既然来了就不要白来吗?结果是,很多东西属于盲目消费,没有经过深思熟,也就是购物的价值量很小。
所以,在购物之前列个详细的购物清单,不但能提高我们的效率,而且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花销,从而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小狗钱钱》 中提出“72小时法则”:当你决定做一件事的时候,你必须在72小时内完成它,否则,你很可能就永远不会再做了。
一件东西,你想买的时候也多给自己72个小时,3天后如果你还是很想买,再去买。
对于很多剁手党而言,一听到淘宝、京东分分钟要剁手的节奏。每天闲暇的时候,即使不买东西也会去淘宝、天猫等购物网站浏览一下,看看有没有想买的东西,顺便加入购物车。支付宝、微信支付直接与购物网站连接,而且是淘宝、天猫会根据你的网页浏览记录,向你发送一些商品提醒,某某商品又降价了……如果你的支付宝等支付工具中放着大额的金钱,很容易禁不住诱惑,小手一滑,钱就没了。
解决办法:钱转移到基金公司的货币基金里(不是某宝或某通),既能有所收益,还不至于经常剁手。
现在各个银行办理信用卡十分方便,而且经常有办理信用卡业务的工作人员去写字楼推销,不少人听他们说天花乱坠,就稀里糊涂的办了信用卡,实际上用处却不大,有些人乖乖为银行贡献年费。
当然,办理信用卡不是什么坏事,还能够为你提供一段时期的免息期,但金钱都是有成本的,现在的100 元钱与一个月之后的100 元,价值可能会不一样。不要办理很多张信用卡,毕竟信用卡很多功能基本类似。如果这些信用卡额度很高,就可能会产生幻觉,觉得这些钱你都可以拿来挥霍,这样就在无形之中刺激了你的消费,让你背上沉重的债务。另一方面,我们都知道信用卡一般是第一年免年费,但是第二年开始,你如果达不到刷卡的次数或者额度,就需要缴纳年费,如果你很不幸忘记了,那就得乖乖交年费了。
解决办法:只留下了一张,必要的时候可以用一下,其他通通注销,避免过度消费。
总之,现金流=收入-开支,公式很简单,认真领会才能知道里面的线:多学习具体的理财方法
除了信用卡的免息期,现在许多电商蚂蚁花呗、京东白条、口袋钱包等都推出了分期付款服务。
善用手机APP管理信用卡,在账单日前几天还款,中间这段时间可以做些低风险的投资,能赚一点是一点。
买东西重质量不重数量,这是生活品质的关键。与其买个一般的过段时间又想换,还不如买个好点的一次到位。
很多推销保险的人对你说的一句话是,这款保险的分红有多高,收益很不错,然后你就心动了!
同时还要考虑到先保大人再保小孩,因为万一父母发生风险的时候,收入中断,没有任何收入的孩子才是真的失去了依靠!
总之,多学习一些理财小诀窍或妙招,积少成多,不要忽视细节的威力。有时,多注重细节,可以让自己离成功更近一步。
怎么理解呢?理财的目标是钱越多越好吗?不是。理财的目标是让你的未来都不缺钱花。不缺钱也不是钱多到怎么花都花不完,而是开源节流,平衡收支。
因此,如何理财,其实就是如何安排现金流的问题。整理出目前对未来现金流入流出的预测,丰时做储蓄投资,欠时兑现储蓄甚至贷款,如此即可。到某一个时点,你的储蓄和投资能够满足今后的所有支出,那么恭喜你,你可以退休不再工作了。
所以,理财的原理就是订立理财目标,摸清自己的情况,再定制一个能够实现目标的方案。一句话,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至于方法,想问的是哪儿有既保本又有超高收益的投资?抱歉,这是投机,不是理财。
理财的方法是,首先,摸清自己的收入和支出,这个简单。其次,将自己人生的现金流画出来,算算自己前半生攒的钱能否足够后半生用(也可以把给儿女买房等支出加进去)。如果够,那么就把钱存银行吧。如果不够,算算前半生攒的钱需要怎么投资才能满足后半生的需求,评估这样的投资回报率是否现实--忘掉那些奇高的收益率,在人生这样的时间长度上不具备可持续性。
如果仅需要很低的收益率,表明你很富裕,可以考虑提前退休,并且投资上可以多样化以求更高的回报率,这才是思考选择什么投资品的时候。如果需要很高的收益率,抱歉,你目前的情况可能并不能达成你的目标,你的首要考虑因素是如何提高你的收入或者怎样缩减你的支出,而不是购买什么理财产品。
所以,理财是一门很专业的学问,现在烂大街的“理财经理电竞竞猜官网平台”,根本不能帮你理财,他们只是推销员。
1.学会选择: 选择合适的平台,尽量分散投资。网上理财需要知道如何选择,选择适合自己风险偏好的理财平台,合理的配置自己的资金,尽量达到收益最大化。但切忌左顾右盼,莫贪多求快,不要误入乱花迷了眼。
2.明白坚持: 遵循长期投资的原则。好走的路上景色少,人稀的途中困苦多,勿随意盲从,忌一味跟风,坚守好这一刻,才能看到下一刻的风景。每到年终,就会有投友发帖提醒:到了非常时期了,无论多高的收益不要去碰,落袋为安。
我也不同意李东旭东观点,但不知道他的赞同为什么会那么多,可能人家是做财务相关的,而我们不是,所以没有达到这样的高度。
但,我也要说说我的观点。前提:我是一个普通小市民,没有任何大富大贵,生活在上海的WD,有房有车,有老婆有小孩,家庭收入很一般。
讲完前提,我们才能有针对的来讲,所以我所说的观点可能仅代表我或者类似我这一阶层的,希望也有更多的意见和我交流。
很多人不赞同用信用卡,因为这是提前消费,我们国家也没有西方人下个月钱这个月用的观念,甚至觉得刷卡会导致过度消费,因为大家对刷信用卡的感觉都很爽,甚至感觉不到这是刷自己的钱,好吧,这些观念和做法都是不对的,希望大家不要有。个人相信信用卡的好处完全大于弊端,方便什么的我就不多说了,说两条我觉得必要的。
我05年的时候就申请招商银行信用卡,当时我朋友还在招商银行做,结果银行通知我不够格,没办成,从那以后,决定再也不用信用卡。坚持5年后,10年初成功办理了一张招商银行信用卡,原因是当时觉得应该改变一下自己的坚持。
在我们买房子的时候,首付是分两批付的,我和我老婆共两张半的信用卡,总共刷了近十万,为我们筹足首付的钱提供了重要时间。具体操作是第一次刷爆卡后,在第二次刷卡前把信用卡还上,第二次再次刷爆信用卡,有人肯定会问我这两笔钱怎么还的上?这就是50天左右帐期的好处,第一次刷完,趁这期间四处借钱再加我们的工资,同时我办了第二张信用卡,第二次刷卡的钱我们是工资加年终奖才给还上的。我们至今仍然要感谢信用卡,给我们三个月左右的周期,有足够的时间想办法。
后来老婆他哥买车以及我们买车,也都刷卡。虽然没有还不上钱的顾虑,但有帐期的情况下我就没有必要提前动我们的存款和理财产品。
假设理财产品可以用信用卡来买,那可以买30天或者50天的理财产品,假设理财产品能有4个点以上的利息,那这档期中的4个点就是你赚的,再假设你有一张100万额度的信用卡,那算算会有多少利息呢。
我相信坚持记账其实很少有人能做到,我用手机记过几个月的帐,甚至连买菜的几毛钱都记了,过了几个月就没有再坚持了。而且,即便记账了,那么也要分好类,月底来反思哪里多了哪里少了。记账真的很累,最后老婆和我说不要记账了,记住自己取了多少钱,大概多长时间花完的,大概用在了什么上面,就行了。
有了信用卡以后,一般能刷卡的尽量刷卡,每周去超市买东西、家里的水电煤、网购或血拼的东东等都要刷,到结账日的时候,银行自动给你发一封账单明细的邮件,消费记录一目了然,根本不需要你自己记账。甚至通过一些软件还可以分析你的消费比例等,很轻松很简单就知道你的各类消费。
这话和大部分人都观念比较相左,我也有时候会说不服自己,但我老婆给我的解释有两条:
通货膨胀是必然的,房价、油价上涨有力推动了通货膨胀,这是不可能改变的国情。那么,试想,十年前你问朋友借了一千块钱,十年后的今天你才还给他,对你和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当时借的那么困难,十年后还的非常轻松,原因何在?
正因为第一点,所以要尽可能把越多的钱留在自己手上周转,哪怕没有钱生钱的路子,即便买理财产品都有可能填平这部分贷款利率,至少公积金贷款利率是比较容易填平的。
综合这两点,我把贷款做了30年,并且不打算提前还贷。另外,没娶老婆确实不懂事,若干年前就有买房的打算,但一直觉得不够首付而没买,最后发现一直买不起。再后来真买房的时候,我也有点这样的担心,最后还是老婆拍的板,一定要买。结果是:没到两年我们就后悔了,因为房子买小了,那时候真应该更大胆一点,直接上一套更大一点的房子。若我在没结婚前就能明白这道理,我想房子我应该早买了,也不至于现在是百万负(债)翁。当然,这些都是过来人的马后炮。
补充一点:这年头借钱真的很难,有人情有担心等,可以说借钱真是人与人之间很微妙的考验。所以我也很同意大家同亲戚朋友不要有金钱来往的观点,除非你们之间关系超级好。另外,借了也要记得还利息,不还利息也至少要还人情。而贷款,可是国家借给你的,不需要人情,能借到是你的本事,你只要按时定额还上就行,这样的好事就怕你想都不一定会给你,所以有钱贷就贷着吧。
哪些是用于防范风险存款,哪些是活动存款,甚至哪些是要给老人或小孩的存款,哪些是自己养老的存款,等等等。知道自己现在主要做哪一块存款,后面要做哪一块,如何能将这一块块的钱坚持按期给存上,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比如我们家小孩出生了,那他以后上学的钱怎么办?虽然到时候一次性拿几万上学也不一定是难事,但这相当于不小的出血,我可不喜欢也不希望,所以不影响生活的情况下比如每月存个一千,十多年下来也是十几万了。(有人说这样的方法为什么不买小孩教育保险?我会在保险中讲到原因,下面第二条也是原因之一。)
这个用举例方式比较形象,虽然例子比较小,但通过这例子必须要对我老婆刮目相看,因为这是我老婆告诉我的方法,也是不多人能想到的方法。
如果你有三万,要存五年,怎么存?不在意的人就是活期放在那,没结婚的时候我就是这样的。算过利息的觉得有可观收益的,就存个五年定期。我老婆的方法是,三万块钱分三次存,每次一万,每个存三个月。有人会说那利率不是有差距?没错,但可以忽略,再说这样还可以利滚息。同时这样存款的一大好处是,灵活并降低风险,每隔一段时间你就有一笔钱到期,不用可以继续存,需要就在到期后转活期,非常灵活。相比几年定期就比较难以坚持了,万一要急用钱这不又白存了吗。另外,存款建议可以买理财产品,也一样分开来买,一来比存款利率高,二来风险要比基金股票要小的多。
上次一亲戚给我家小孩做保险,最后我不想做了,闹的不开心,也正是这机会我才了解了一些保险,我也会继续了解一些,同时同周围人的沟通交流,也坚定了我对保险的两个观点:
我定义的投资险是指定投定取型,每个月或每年都要交一笔钱,20年后或80岁后拿到几倍的保额以及期间的分红。下面举例:
保额:5万,每年交5K+,交20年。条款:一是以后每两年返还3.5K,二是80岁那年或20年后死亡的可以拿到双倍保额。我叫多少钱?20年5K+总计13W+(这和银行贷款一样,只是反过来,贷款是先给钱然后慢慢还钱还息,保险是先虚拟一个钱然后让你慢慢交钱交息)。
我得到多少钱?每两年返还3.5K,大概66年后把我交的这13W+收回,同时等到80岁给我10W。
这是一笔傻子看了都觉得不划算的买卖,我定期投钱给保险公司,他们很开心的集着这么多人的钱来做大投资,然后分一点小利给我就叫分红?并且,分红都是未知数,虽然说保监会和银监会不能打架,保险的分红利率一定比存款利率好,但这也只是说说而已,存款利率多少也是明文条款。而实实在在的5万变10万,我要等80年?现在的5W和80年后的10W有可比性吗?
所以,我决定不买投资型保险,即便是15年、20年的小孩教育基金险,我都不会买。一年一万,十五年十五万,自己做理财产品的利息都可以做到好几万,更何况自己操作更灵活,这个月没存上下个月可以补上,保险公司可没这么宽松的条款,一旦你有松懈就前功尽弃。
这里的保障险指医疗保险或意外伤害险等,个人认为保障险属于同保险公司对赌的险,因为都是未知数,你不生病不出意外,他们赚了,而且绝大部分的人都是被他们赚的,当然我们也很开心自己没事,但若真的有事,没有保险的情况下确实会花掉家里一笔不小的开支,更不用说其他意外了。
所以,按家里收入高低,按重要程度来给每个人买一点保障险,一年一个人也就几百块钱,这就当是少出去腐败了一回,但可给了你一年的保障那。家庭是每个人像柱子一样撑起来的,对于家里的顶梁柱,当然不希望有生病或意外,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是走下坡路,面对越来越多的未知,还是买份保险为宜。
言下之意能省就省,这里的省当然是对于非必须类。比如我们家没有iPhone没有iPad等,因为我们确实很少用到甚至没有必要用,所以就戒了不买。
甚至吃饭都基本以家里下厨为主,当然吃饭问题其实是省不了多少钱的,不在外面下馆子的原因,主要是卫生问题并且家里做的怎么吃都舒服,另外即便天天鸡鸭鱼肉都比在外面吃划算。还有泡吧K歌以及不必要的腐败,能减少的尽量减少。我想我结婚前存不下钱的原因可能也是因为抱着一种假小资心态,常常买个奶茶和朋友吃个饭以及经常去外面瞎逛。现在想来,真虚幻。
必须的,还是要买的,比如适当的时候就需要买点衣服,不要买的太差,但也不可能去买近奢侈品。再比如装修时候家里买的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空调、卫洗丽等等等,都应该要买好一点的,因为这些都是用的,好用的和差的难用的以及差的容易坏的,真不是可比的,与其省一时的钱换来以后的麻烦,那还不如多花点钱一次性买来以后的舒服。
另外,买好一点的也不一定很花钱,比如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在某些电商网站上买(双十一就算了,不过也可以好好淘一淘),比如我们家的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等就比较省钱,每个都省好几百。当然,这也要看人,有些人的时间比我们耗费在盯价格上的精力要贵,所以不能强求,也要做好对自己的计算。而关于车的问题上,大家都持反对意见,实际上适当适度就好,比如我们家真是因为小朋友出来而真的需要才买的,我们平时也不开去上班的,而是开车到地铁站坐地铁上班,一来路上堵,时间不一定比地铁块,累人还费油,二来停车费一天20,足够我们两个人的公共交通费了,要是大家都有老外的P+R观念的话,大家的出行可能会更好一些。但有车真的挺方便,去超市大小东西、去车站接送人等等等。没有车的时候我确实觉得有车的人很有钱很有面子,现在自己有车了反倒不觉得自己有钱有面子,只是觉得这是一个更加实用的工具而已。
最后回到开源上来,和大家的观点一样,希望尽早进入实业,希望能闯出一片天地来。
好吧,废话这么多,很多都是我从老婆那学来的,并是我代为总结的,我也不一定讲透讲明白,但这些都是我们现在活生生的过来人所明白的,不是理论出来的。最后,感谢老婆,顺便把此回答发到我的博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