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简单来说,就是把一笔钱投入到某个地方,从而产出更多的钱。当然,这不是指把纸币埋入地中等其长出摇钱树,而是把钱作为资本投入到某种生产活动中,分得这种生产活动的部分收益。
按照投资的广义理解,我们买黄金可以算是投资,买股票可以算是投资,买房子也可以算是投资。
假设我在2010年花一百万元买了一间房子,那我能不能在2015年将这间房子,以高于一百万元的价格卖出去,从而获得投资收益呢?
这要看具体那间房在什么位置,不过在中国的许多地区,房价都在上涨,通常情况下,买房投资是可行的。
假设我在2010年花一千元买入一批书,那我能不能在2015年将这批书,以高于一千元的价格卖出去,从而获得投资收益呢?
通常情况下不行。书价不像房价那样被大众预期上涨。2010年买的书,到了2015年当二手书卖,价格只会下跌。
但是,当我们把买书当作一种投资时,不是寄希望于能将旧书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去,而是希望我们自己能花费时间和精力,去仔细读完这批书,从而具备更多的知识技能和更高的能力水平。
假设我们在2010年花1万元买入一批书,再花一些时间和精力读完这些书,那我们可以在读书后提高自己的人力资本水平,从而在劳动力市场中收获更高的工资收入。因为,我们的能力提高了,可以完成原先无法完成的工作任务了。假设我们在2010年的人力资源,值1千元1个月,那我在读完那批书之后,我的人力资源可能就值两千元个月了。
不过,买书的投资回报率不太好算。姑且认为一千元的书算是本金,随时可以用原价作为二手书卖出去。读书所花的时间和精力不计。而这批书所带来的收益,就是将人力资本的每月收入提高一千元。那么买书的年化收益率就是1200%。一些互联网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一般是4%左右。对比之下,我们会发现买书的投资回报率高得吓人。
和高收益形影不离的是高风险。像银行这种无风险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可能只有2%,风险高些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可能是5%,而像股票这种高风险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或许还能超过1200%。
第一个风险只是血本无归。我们买回来的书,并没有读,只是用来垫桌脚。那一千元买书钱只当是买了一堆装饰品或者桌面平衡校正仪,没有产生任何经济收益。
更大的风险是第二个,那就是我们买回来的书,认真读了,结果那书其实是垃圾书,读完之后不但不能增加自身的人力资源的价值,反而在我们的头脑中种下了许多垃圾思想,降低了我们的人力资源的价值。原本我们的人力资源价值每月一千元,读完了那些书后,结果我们的人力资源反而只值五百元每月了。
如果我们能控制这个更大的第二种风险,买书时谨慎小心,只挑好书来买。这样一来,买书就变成了风险可控的高收益投资项目了。
原因有很多。投资自己的人力资源的方式有许多种,读书只是其中之一比较无聊的一种。值得深度阅读的严肃书籍更是令人费解并且枯燥无聊,不如无脑的网络小说来得易读。而且,阅读仅仅是一种输入,如果能辅以输出练习,那么自己的人力资本会提升得更快。
最大的问题在于,每个人的人力资源不会以数值的形式写在脑门上,这就留出了造假或者美化的空间。假设出现科幻片中的场景,每个人的脑门上都出现一个HR能看见的数字,这个数字准确标定了其人力资本水平。那么人们就不会花任何时间美化简历了。
现实世界并非科幻场景,人们很乐意花时间去装扮自己,假装自己的人力资本很高,而不是花时间训练自己,慢慢提升自己的人力资本。
有个例外,家长似乎都很乐意为孩子买书或者其他教育产品,让孩子去花时间变得更厉害,而不是假装自己很厉害。这是为什么呢?
也许,当家长面对自己的孩子时,会更理性地为孩子的长远发展而思考。当家长面对自己时,懒癌便瞬间发作,大脑全速开动以找到为现状合理化的借口,或者干脆不承认自己有进步空间。
最近,某种“听书服务”越来越火了,它算是知识付费产品的一种子类。花大约一餐饭的钱,就能听别人用一个小时的时间,给你讲解一本书的内容。
这样的服务,我多半是不会购买的。万一别人误读了那本书,就不仅是浪费了我一点钱和一点时间,更可能在我脑袋里埋藏一些错误思想。
但是,如果是花大约20餐饭的钱,听别人花20个小时讲解一本书的内容,我可能就会心动了,尤其是那个讲书人的水平还很高的话。不过,这样的内容其实网上有很多,都不用花钱,它叫MOOC以及视频录播课。
有人说,一本书里80%的内容都无用,只有20%的内容是精华。你花一餐饭钱,听别人用一个小时给你讲那20%的精华,岂不是既省钱又省时间,赚大发了?
对于某些人来说,这样的服务也许很值。同样是1个小时,花在睡懒觉上,不如花在让别人给自己讲知识上。
不过,对于像我这样的人来说,还是自己读书更值。一方面,读书本身就是一种愉快的体验。就像大家都不想雇人替自己旅游一样,我不想让雇人替我读书。万一遇到了80%的水货内容,我也可以自行选择快速浏览而不是精读,一样可以节省时间。
另一方面,我对自己的理解能力比他人更有信心,至少我会时刻提防自己误导自己的可能性,而绝大多数人都不具备这种指向自身的批判性思维习惯。
而且,我并不相信一本值得读的书中有80%的水货内容。至少从我写的书里割掉任何80%,它的质量都将大大折扣。光是阅读每一章结尾的“章末小结”,远远不足以掌握全书的精华。电竞竞猜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