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经济的血脉,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础服务。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叠加经济处于下行周期,对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产生较大影响。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按照习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部署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认真履行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职责,牵头金融部门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中国经济和金融也是一次冲击、一次大考。面对异常严峻复杂的局面,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关于“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灵活适度”的要求,果断采取多种措施,加强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稳定社会预期,坚定不移支持金融市场在2020年2月3日如期开市,释放了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必胜信念和强烈信号。
一是总量上,超预期投放流动性。在2020年1月6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8000多亿元基础上,2月3日金融市场开市当天和2月4日累计开展1.7万亿元逆回购操作,3月、4月两次定向降准分别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4000亿元,同时还运用常备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确保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
二是价格上,有序引导货币、信贷等金融市场利率下行。今年以来,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和中期借贷便利中标利率各下行30个基点,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也下行30个基点。4月末,10年期国债利率为2.5%,较上年高点下降0.9个百分点;1年期国债收益率只有1.1%左右,处历史低位。
目前看,前期采取的一系列逆周期货币政策调节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保持合理较快增长,企业融资成本下降。2020年前4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8.8万亿元,同比多增1.97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4.19万亿元,同比多增3.91万亿元;4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1.1%,比上年同期高2.6个百分点,在春节因素叠加疫情对经济增速有较大影响情况下,体现了强化逆周期调节。2020年2月至4月,在低成本专项再贷款政策、财政贴息、商业银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行等因素作用下,企业贷款利率明显下降。特别是,一季度五家大型银行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为4.4%,较2019年全年平均值下降0.3个百分点。二是金融市场如期开市,股市、汇市等都经受住了考验。股市在2月3日开市当天下跌后企稳回升,极大地增强了市场信心。2月下旬以来,全球主要股指大幅波动,恐慌情绪蔓延,我国A股市场也出现了一定程度下跌,但总体稳健运行,波动幅度明显小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双向浮动,从年初到5月10日,累计贬值不到2%,市场预期稳定。此外,货币、债券、票据、黄金等各金融市场也都如期开市,运行总体平稳。
在严峻复杂形势下,我们顶住市场压力,坚持金融市场如期开市,体现了党中央坚定维护市场规则的决心,也表明中国金融市场日益走向成熟,得到了市场参与者的充分肯定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机构的积极评价。
围绕疫情防控大局,中国人民银行及时开通各类金融服务“绿色通道”,确保基础金融服务不间断,全力支持医用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生产。2月1日,联合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出台5个方面、30条金融支持措施,着力做好对疫情防控生产企业提供优惠利率的信贷支持,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行业、企业和居民提供差异化的优惠金融政策。
——为重要医用、生活物资生产企业提供优惠利率的信贷支持,满足“保供”企业资金需求。财政、金融、产业政策协同发力,中国人民银行提供3000亿元低成本专项再贷款资金,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对重点保障企业实行名单制管理,财政给予贴息,审计部门全程监督,确保专项再贷款资金使用到抗击疫情最需要的企业。同时,各商业银行主动对接名单内企业,加快信贷投放进度,争取做到“应贷尽贷、应贷快贷”,贷款利率为最新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减100个基点。截至5月9日,9家全国性银行和10省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向7151家重点企业累计发放优惠贷款2727亿元,加权平均利率为2.5%,财政给予50%贴息后,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仅约为1.25%,大幅低于5%左右的企业贷款平均利率水平,有效满足了“保供”企业资金需求。
为重要医用、生活物资生产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满足“保供”企业资金需求,是金融机构支持疫情防控的重要内容。江苏射阳农商银行对辖内中小微企业进行全面排查,主动对接盐城东尔服饰科技有限公司并向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帮助企业迅速转产改建4条口罩加工线日,该行信贷人员在企业车间调查生产及资金使用情况。金融时报供图 张建忠/摄
——开设疫情防控资金汇划“绿色通道”,保障资金汇划不受影响。为保障疫情防控应急货款、境内外社会各界捐赠物资的大额资金汇划需求,中国人民银行在节假日期间开通“绿色通道”。1月24日至5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累计受理湖北省防疫工作的1000万元以上的专项支付8153笔,金额5494亿元;累计通过“绿色通道”开立抗击疫情相关单位银行账户14632户。及时启动疫情防控应对预案,确保商业银行小额支付及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业务持续稳定。引导清算机构、商业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减免手续费,15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对抗击疫情捐赠款业务一律免收手续费。
——及时办理疫情防控国库资金紧急拨款,保障防控资金需要。拨付国库资金是中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法定职责,在抗击疫情非常时期,中国人民银行国库系统进一步提高政府资金拨付效率,与疫情“赛跑”。截至5月10日,国库部门累计为各级财政部门办理疫情防控资金拨款141042笔、金额1148亿元;其中,2200笔、447.7亿元为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地方政府抗击疫情的专项补助资金,有力保障了各地卫生健康委、定点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建设施工单位等方面资金需要。
——建立外汇业务“绿色通道”,保障疫情防控物资贸易。疫情发生后,医护治疗、隔离防疫、消毒杀菌等物资贸易增加,对提升外汇服务便捷性提出了迫切需求。对此,中国人民银行指导外汇管理局对疫情防控物资进口简化购付汇业务流程,组织银行开辟相关业务“绿色通道”,对国际捐款简化入账结汇手续,允许银行直接办理资金入账结汇。对企业办理的与疫情防控相关的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业务,由银行对资金使用真实性进行事后检查,企业无需向银行事前、逐笔提交单证材料。对因疫情防控需要借用更多外债的企业,取消限额要求,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
——做好疫情期间征信服务,切实保障公众征信权益。对因新冠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人员、疫情防控需要隔离观察人员、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员以及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人员“四类人群”,要求金融机构在信贷政策上予以适当倾斜,灵活调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人信贷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疫情防控期间个人贷款、信用卡透支发生逾期的,不视为违约,不进入违约客户名单;对疫情期间因企业不便还款发生逾期的,不纳入征信失信记录。
——支持企业扩大债券融资规模,降低债券融资成本。为使企业发债融资不受疫情影响,中国人民银行建立债券发行“绿色通道”,延长债券额度的有效期,合理调整信息披露时间限制,及时调整政策,支持线上办理业务。对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疫情防控以及疫情较重地区企业发行的公司信用类债券,降低服务收费标准;在此基础上,对湖北省发行人企业会员2020年前3个月的会费减半收取。截至2020年4月底,已累计支持发行疫情防控专项债券388只、3993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根据疫情防控和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全面做好金融支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特别是加大“六稳”工作力度,落实“六保”任务,把做好“六保”作为“六稳”工作的着力点,重点做好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
——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金融支持措施。我国约有2000万个小微企业法人,占市场法人主体的90%以上。此外,还有8000万以上的个体工商户。解决好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中面临的融资问题,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金融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就业和民生问题。2月25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举措,努力实现2020年小微企业融资“增量、降价、提质、扩面”的总体目标。
一是提供再贷款再贴现支持1.8万亿元。除设立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支持防疫保供外,增加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支持地方法人银行向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发放优惠利率贷款;面向中小银行增加1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以优惠利率向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预计将覆盖200多万户企业。中国人民银行将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由2.75%下调至2.5%,商业银行使用中国人民银行资金发放的贷款利率不高于4.55%。截至5月7日,金融机构累计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共7052亿元。
二是支持政策性银行增加3500亿元民营小微企业专项信贷额度,6月底前全部落实到位。调增政策性银行全年信贷计划6000亿元。3家政策性银行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实际发放的贷款利率应有明显下降。
解决好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中面临的融资问题,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金融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就业和民生问题。辽宁鞍山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一系列“春风行动”,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金融支持。图为2020年3月9日,在鞍山星奥肉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作人员在流水线上分拣鸡腿。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摄
三是引导金融机构增加3000亿元低息贷款,定向支持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个体工商户。鼓励国有大行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度,力争上半年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不低于30%,利率比2019年有明显下降。
四是加大债券融资支持力度。建立特殊时期发债“绿色通道”,1至4月,公司信用类债券共发行4.6万亿元,同比增长46%;民营企业发债约2700亿元,发行量创近年新高。引导公司信用类债券全年净融资比上年多增1万亿元。支持金融机构全年发行3000亿元小微金融债券。
五是推动核心企业和国有大行等与应收账款融资平台对接。2020年一季度,中小微企业通过应收账款融资平台融资1568亿元,力争全年促进中小微企业通过应收账款融资8000亿元。
此外,还配合银保监会等部门,鼓励金融机构根据企业申请,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对符合条件、流动性暂时遇到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贷款本金和利息给予临时性延期偿还安排。对于本金,2020年1月25日以来到期的,还本日期最长延至2020年6月30日;对于利息,2020年1月25日至6月30日需支付的,最长也可延至2020年6月30日计收,并免收罚息。截至4月15日,银行机构已对超过1万亿元贷款本息实施延期还款。其中,延期贷款本金还款60.4万户、9637.1亿元,延期贷款利息偿付51.9万户、481.5亿元。
新冠肺炎疫情让今年的春耕形势备受考验。电竞竞猜下载不少银行推出各项支农惠农举措,开足马力支持春耕备耕。图为2020年3月6日,浙江一家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在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金融服务。 中国银行保险报供图 蒋加平/摄
——积极稳妥解决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债务偿还、和扩大融资等迫切问题。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创新完善金融支持方式,推动金融机构为防疫重点地区单列信贷规模,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提供专项信贷额度;督促金融机构加大企业贷款展期、续贷力度并大幅简化手续,适当减免贷款利息,适度扩大纯信用贷款发放范围,防止企业资金链断裂等问题;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的企业,要求商业银行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
——加大重点行业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从长远看,应对疫情对经济金融影响的关键在于按照新发展理念要求,坚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转型升级和结构性调整。对此,中国人民银行大力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组织银行机构通过调整区域融资政策、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等方式,加大对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和重点企业的金融投放,特别是对旅游娱乐、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以及脱贫攻坚、民生就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落实落细各种优惠政策,畅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切实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组织银行机构加大对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制造业、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引导更多优质资源流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
用好金融支持政策,既要顾眼前,还要惠长远。中国人民银行继续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不断提高金融风险防范化解能力的同时,使金融改革的步伐越迈越快,把金融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是最重要的金融要素价格。中国人民银行分别于2013年7月和2015年10月放开贷款和存款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2019年推出由商业银行报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以来,利率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市场利率持续下行。目前,90%以上新发放贷款已将LPR作为定价基准。2020年3月1日启动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工作后,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引导利率下行,减轻企业和居民利息负担。2020年3月份,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4.82%,较LPR改革前的2019年7月份下降0.5个百分点。
——推进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2020年2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和上海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提出了30条具体措施,对标国际最高标准,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上海成为金融改革开放排头兵,并为探索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的金融开放模式做好准备。5月7日,明确并简化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管理要求,取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境内证券投资额度管理要求、取消托管人数量限制等,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参与我国金融市场。
——持续推进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党的十九大确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继续认真履行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职责,一方面,稳妥有序推进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处置;另一方面,继续加快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制度建设。3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印发《统筹监管金融基础设施工作方案》,统一金融基础设施监管标准,健全准入管理,推动形成布局合理、治理有效、先进可靠、富有弹性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支持试点商业银行和部分保险机构参与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国债期货交易,进一步满足银行保险机构风险管理需求,丰富市场投资者结构。
——进一步加强国际金融合作。为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在国际场合主动发声,积极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沟通,及时回应国际关注。3月2日,协调“一带一路”银行间常态化合作机制(BRBR)发布《支持中国等国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倡议》,充分肯定我国抗击疫情的巨大努力和有力措施。在3月4日和4月16日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电线日国际清算银行(BIS)电线日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等重要场合,中国人民银行向全球主要国家和经济体介绍我国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有序推进复工复产情况,以及稳定中国及全球供应链的有关工作和成效,增强了国际社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信心。
当前,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但是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并对世界经济金融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挑战。我国经济规模大、韧性足、回旋空间较大,保持经济金融平稳发展大局具有很多有利条件。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部署,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金融政策的牵引带动作用,疏通传导机制,为稳企业保就业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加强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更加注重灵活适度,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推动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